Dockerfile相关知识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3年4月20日 晚上
在项目正式发布之前,我们需要借助 Dockerfile
来构建各种适配的镜像,然后再将镜像推送到制品库,再通过其他手段发布,例如使用 k8s
来发布。
Dockerfile
1 |
|
上述脚本是 Dockerfile
的例子,接下来我们将对每一行命令进行讲解:
FROM
为这次构建流程指定基础镜像,同时必须是第一条指令,因为后续所有的操作都必须基于基础镜像之上,每一行运行系统的命令都必须是基础镜像中所含有的,所以当基础镜像中不包含 Node
环境的话,后续的命令也无法正常使用 Node
相关的 API
,除非你在后续调用 Node API
之前已经安装过。
同时镜像名称的规则之前也提过,为 <imageName>:<tag>
,当未填写 tag
的时候,默认为需要拉取式最新的 tag
版本。
WORKDIR
此命令是设置当前工作目录,如果目录不存在,则会直接创建,设置完毕之后,所有操作的路径都将处于当前指定路径之下。
COPY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复制的命令,但是 COPY
只能复制宿主机本地的文件。
ADD
与 COPY
的功能类似但 ADD
的功能更加强大,具备跨服务器复制内容的能力,类似于 Linux
命令中的 scp
,如果将来源换成 url
的话,那么又会变成 wegt
的命令,整体可操作性更高,后续的章节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此外在执行
<源文件>
为tar
压缩文件的话,压缩格式为gzip
,bzip2
以及xz
的情况下,会自动复制并解压到<目标路径>
,由于解压可能会导致缓存失效,所以仅仅是复制文件的需求,建议使用COPY
。
EXPOSE
声明当前容器要访问的网络端口,但是仅仅是声明要暴露的端口,启动的时候并不会直接能访问到,需要在启动容器的时候添加 -p
参数来挂载宿主端口。
RUN 在容器启动时候执行的命令,执行命令的语法如下:
1 |
|
启动命令与 RUN
也是类似的,分别是直接执行 shell
与执行可执行命令或文件。
RUN & CMD
这两个都是执行命令,但是 RUN
是构建镜像时就运行的命令,CMD
是容器启动时执行的命令,在构建时并不运行,所以在编写 Docker File
的时候不要将两者搞混。
此外 Docker
容器默认会把容器内部第一个进程,也就是 pid=1
的程序作为 Docker
容器是否正在运行的依据,所以为了 Docker
容器常驻,CMD
执行的 Node
服务(其他服务也是一样)的时候一定要前台启动,否则使用后台启动的话,容器启动后执行完命令就会自动退出。
Docker Image
作为文件联合系统(Union FS
),由一层层layer
堆叠组成,Docker File
进行的每一次指令操作会多添加一层layer
,所以在一些频繁的操作,例如RUN
、ADD
执行多个命令的时候,尽可能的合并命令,减少layer
层级,这样可以避免镜像臃肿同时减少构建时间。但这个也是相对而言,如果多个命令需要处理的功能关系不大,为了后期维护方便还是建议分开执行,在可维护性与效率这两者关系平衡好就行。
ENTRYPOINT
ENTRYPOINT
是指定镜像的默认入口命令,该入口命令会在启动容器时作为根命令执行,所有其他传入值作为该命令的参数,单独使用时与 CMD 脚本使用方式一致,执行命令脚本如下:
1 |
|
当与 CMD
命令混合使用时,CMD
的功能就不再是直接运行脚本,而是将 CMD
的内容作为参数传给 ENTRYPOINT
,所以在上述示例的 dockerfole
中大家会发现两种混合的写法:ENTRYPOINT
的参数是 NPM RUN
,而 CMD
的参数是 serve
。
当出现多次 ENTRYPOINT
脚本时,最后一条会覆盖上述所有的脚本,即只有最后一条才会真实生效,同时可以在启动容器的时候使用 --entrypoint
参数来覆盖。
虽然
ENTRYPOINT
与CMD
两者都是有可以当作容器启动命令来看待,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区别,这块的内容展开说说会有比较多的篇幅,最开始我们对Docker
的学习还是先从熟悉命令与使用方式入手,比较深入或者难懂的内容后期会放在加餐里面进行详细的拓展。
dockerignore
除了 Dockerfile
之外,正常使用中我们还可能接触到 .dockerignore
文件,一般存放在 docker
构建上下文的根目录(也就是项目根目录),用来排除不需要上传到 docker
服务端的文件或目录,它存在的价值有:
.dockerignore
的使用规则基本上与 .gitignore
保持一致就不过多讲解了,常规项目可以直接使用如下规则:
1 |
|
添加以上配置之后,后续执行 COPY
与 ADD
处理本地文件移动的时候就会根据以上规则忽略对应的文件了。
静态业务部署
大部分的前端同学都是开发常规的 Web
项目,假设我们需要部署一个 Web
项目的话,也有不少的选择(例如 oss
+ cdn
模式),这里我们选择使用 Docker
来部署一个静态服务。
我们构建一个 Docker
镜像来启动开发环境的 Vue
项目,真实项目中当然不会有 dev-server
这种来访问静态资源,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像 Nginx
的静态服务器来帮助访问静态资源,但是我们既然使用了 Node
环境如果要使用 Nginx
的话,就需要切换基础镜像或者安装一个 Nginx
,所以本示例采用 anywhere
库来作为静态服务。
anywhere
本身就是前台启动服务,如果想使用Nginx
来作为静态服务器的话,记得添加daemon off
参数来强制Nginx
进程前台启动。
那么之前的脚本就要从启动 dev-server
换成 build
脚本
1 |
|
接下来使用以下脚本即可打包出一个前端静态资源以及配置了静态服务的镜像
1 |
|
使用一下脚本即可启动此镜像
1 |
|
启动完脚本之后可以直接访问 http://localhost/ 访问到我们的生产服务了。
注意再上一步启动容器的时候,我们将宿主机的映射端口改为了
80
端口,所以再访问项目地址就不再需要带端口号了,如果映射失败有可能是电脑用户权限没办法开启80
端口。
为什么要先复制 package.json
而不是跟项目一起复制进来构建
文章中也反复提及了 Docker
是文件联合系统的架构,在 Dockerfile
里面每一行命令都会生成一层 Layer
,如果有相同的 Layer
的话,Docker
会直接复用已有,所以当这一次 package.json
无变化时,就不默认使用之前的 Layer
,并不会重新拉去依赖。
而如果是跟着项目一起复制进来,由于大概率存在开发文件的差异性,必然会重新更新依赖。所以我们也是借助 Docker
的这一特性来做了层缓存操作来提高构建效率。